首先還是從器材說起,賓得k200D數碼單反相機,鏡頭:18-55mm f3.5-5.6(照片1,4),鳳凰手動鏡頭50mm f1.7(照片2,3),無閃光。
一般說來,動態影像的捕捉要得益于快門的反應速度,盡量保證拍攝對象動作一出現,便可以按動快門并釋放。時下的單反相機應該都能完成這個標準,但是捕捉并不容易。當然,更多的朋友應該是用消費級數碼相機,我最后再說說它們的使用技巧,先從單反說起……
深里說,其實本篇應該側重于動作瞬間的凝固,那么僅僅用高速快門就可以了么?這里的4張照片速度從1/350到1/1000秒,應該算作高速快門范疇,但我可以透露一個細節,它們全部用了手動對焦!有人會問:“現在自動鏡頭那么棒,你還用手動對焦,過時了吧!”是的,的確是一種老掉牙的拍攝方法,但是因為器材所限,暫時還配不上體育攝影記者的神器,故選擇最合理的方法才是王道。
了解單反的人應該都知道不管是機身或是鏡頭,會有“MF,AF”設置,這里就是手動跟自動對焦的切換開關,那又有人會點明“你用的就是MF唄!”我在這也會給予否定,說到這應該很繞,為什么我說都是手動對焦,卻2種設置都可以用呢?答案就在我的鏡頭配置上---一顆鳳凰50mm f1.7手動鏡頭!這款老鏡頭有著1.7的大光圈,是拍攝人像的利器,雖說手動會有些不爽,但我發現它更是拍攝動態影像的神器!由于它只能進行手動對焦,所以,機身設置成MF或AF都需要我用手擰合焦環,區別在于MF擋的情況下它可以隨時釋放快門而不受是否合焦的影響,AF則必須要使得中心合焦才可釋放快門。所以,在AF條件下,仍然是作為手動對焦。那么就可以拍攝第二張,前后運動的物體了!
拍攝方法:相機調成AF擋(自動擋),選擇附近參照物進行對焦,再將鏡頭對準被攝物體,當被攝物體經過合焦點時,快門自動釋放!這也被稱為“陷阱對焦”(老實講,現在我還是覺得一般自動鏡頭的對焦速度不夠快,索性經常是手動對焦,或許當我升級鏡頭的時候,這些問題將不再是問題)。第3張照片是投擲動作,中心點沒有被攝物體,但被攝對象位置不動,所以相機設置成MF擋,瞄準被攝對象對焦,等待投擲的那一瞬間……第一張與第四張是用了自動鏡頭,我先要對準被攝對象對焦,然后設置成MF擋,最后等待那精彩的一瞬間!
最后要說一下消費級數碼相機的動態凝固拍攝方法。消費級數碼相機的快門基本都有遲滯,這是電子學的問題,相信未來的技術可以消除這個弊病,那時就可以嘗試上面的一些方法拍攝。而現在拍攝就需要一定的預判能力,就是對拍攝對象及動作的熟悉程度,運氣可能會占據更多成分,但多次練習應該還是能夠出精彩照片的。
瞬間的把握是個漫長的練習過程,這里涉及到構圖,內容以及對那瞬間的預判斷,經常觀察人物動作,并嘗試分解,就可以得到需要拍攝的釋放點,還要帶有一絲運氣。
下面來欣賞一組照片
參與討論:http://www.missyuan.com/viewthread.php?tid=47999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