構圖是形式美在攝影畫面中具體結構的呈現方式,是一張照片的靈魂。我們在拍攝照片的時候,不是單純為了得到完美的畫面效果而構圖,而是有了思想或感觸才會有構圖,構圖是一種表達工具,而不是最終目的。
市面上有很多關于構圖的法則,比如引導線,S線,三分線啥的,這些東西應該知道一下,實踐一下,但這只是提供一些參照。我們是在具體的攝影創作中,不要讓構圖有束縛,大膽的嘗試各種非常規的角度,讓構圖成為一種樂趣,這樣對我們的攝影技術提高更有幫助。 下面我將通過這幾張作品談談我構圖的心得,希望能拋磚引玉。 下面就是框式構圖,使用這種構圖方式,主體和畫框形成鮮明的對比非常有趣。磚墻形成了畫框效果,再加上小樹苗參差不齊的排列形態就像一張植物的家庭合影,而且在形態上和色彩上與磚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,遠處略有虛化的鐵塔又帶來了空間感。
這是空間分割的框架構圖。超廣鏡頭的視角把二層空間同時納入畫面,與一般構圖方式不同,空間分割可以有多個主體同時存在,比如馬克呂布著名的《琉璃廠》。我這張照片的兩個主體:告示牌和女孩,形成了意念上的呼應,交待了藝術產業園的環境氛圍。同時,使用超廣鏡頭夸大了遠近體積比,使主體顯得更小,而主體又是醒目的紅色,所以其畫面體積,色彩,框架,墻梯形成了對比。
攝影構圖不一定墨守一定的規則,有時亂也能產生一定的美感。這張照片是本體是一個藝術家的雕塑作品,它的吸引人之處正是“亂”。本人就采用多重曝光的方法,讓整個畫面和色彩更加凌亂,讓其產生一種空間錯亂的美感。
很多人外拍中都會面對著玻璃咔嚓一張自戀的留念,這也是一張自拍像,看不出來吧?本人采用了單手持機,連拍模式,邊走邊拍的,這樣有效避免了畫面的呆滯和封閉感,白色的門欄和我的動作形成了路人行走的感覺,這樣比正面自拍像猩猩擺弄相機有趣多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