圖標是界面設計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,也是我們UI設計師必備的技能,日常工作中我們經常會接到含有圖標設計、優化的需求。但到底什么樣的圖標才算是優秀的?也許很多設計師并沒有太完整的評判體系,只是憑感覺,這樣就會造成輸出效果不穩定、耗時太長等不良的后果。
所以借著這次機會我梳理了一套圖標設計自檢的評判體系,一共五個維度,大綱如下:
1.識別
2.性格
3.品牌
4.飽滿
5.細節
1.識別
評判事物的價值在于它的用途是什么!圖標的用途是幫助用戶理解信息,所以“識別性”就是圖標最重要、最底層的價值,如果你設計一個圖標,用戶看不懂,即使視覺再美觀,也是無根之木,沒有任何價值可言!
識別性可以分為兩個方面,一是含義識別,二是視覺識別。
先說含義識別:簡單來說就是你的圖標能不能被理解,當然并不是設計師自己能理解就ok,而是需要用戶來決定,這里和大家分享一個我判斷圖標是否易識別的方法——內部用戶調研法,說白了就是隨機問一些團隊內部人員,最好多問幾種崗位,這樣得來的結果更加可靠,案例如下:
我在改版“話題”這個圖標的時候,想到了微博的“#”,于是把“#”和氣泡框結合到了一起,如下圖:
這時我找來10個內部人員進行測試,只有3個能看懂圖標的意思(這3個人都是平時經常玩微博的),在這樣的數據之下,不用猶豫,這個方案一定是不可取的。在進行調研時,最少要保證80%的人能看懂,才證明你的方案是可行的。
再來說視覺識別:顧名思義這一點已經與圖標含義無關,而是視覺層面的問題,例如大小、底色等等阻礙用戶識別的因素。
這里引入一個國外的測試結果,是我在一位前輩的文章中看到的,測驗包括一組四種樣式的圖標:白底黑色實心圖標,白底黑色空心圖標,黑底白色實心圖標,黑底白色空心圖標,經過10天的時間,1260名參與者總共完成了超過25000次圖標的認知測試。將得出的數據分成四組進行雙向方差分析,在相同的統計條件下,選擇黑底白色空心圖標要比其他三種組合的時間慢0.17秒,也就是說這種圖標的信息表達能力會少弱,如下圖:
所以在這樣的理論與數據的支撐下,我對部分圖標進行了如下改版:
有底色的圖標全部從線性改成面性,如改不成面性(例如時鐘)需要適當加粗描邊,目的就是提高視覺識別性。切記,識別性是圖標最重要的價值,尤其是在沒有文字說明的情況下,一定不要讓用戶產生困惑,不然你就是在消耗用戶體驗,而不是給用戶體驗賦能!
2.性格
試想如果一個人沒有性格,那這個人就是沒有靈魂的,圖標也一樣,沒有性格即沒有靈魂。那如何打造屬于自己的性格呢,我們需要從用戶和品牌出發,例如騰訊動漫的用戶都是動漫、cosplay愛好者,給人一種又萌又可愛的感覺,所以我們需要讓圖標盡量圓潤一些:
像上圖2號圖標一樣,增大圓角,使圖標看起來更加圓潤可愛;谶@樣的用戶人群,我們還將原有一些單色圖標,改成下面這樣的彩色圖標:
目的就是讓圖標可愛活潑的性格更加明顯。
3.品牌
品牌性是我們經常提到的緯度,常用的提取品牌的基因也有很多,顏色、圖形、吉祥物等等,這里舉兩個例子,一個是具象的品牌基因——吉祥物:
我們有自己的品牌吉祥物——黑子,所以在圖標設計時可以將其運用起來,如下圖就是結合黑子形象設計出來的“逗幣”圖標:
再舉個比較抽象的例子,從logo當中提取品牌基因。由于logo的字體筆畫比較粗,整體給人一種厚重飽滿的感覺: